2018年3月份,云南怒江,红彤彤的番茄,往年3元一斤,现在0.3元一斤都没有人要——只能烂在田里!
云南德宏的马铃薯,10-15元一大麻袋,仍鲜有收购商收购。
丽江永胜,5000多吨大蒜,0.7元一公斤,无人收购,大蒜躺在地里。马上就要到来的大春生产,许多蒜农甚至有“弃蒜插秧”的打算。
今年春节以后,云南一些地区年的蔬菜农产品发生滞销,引起社会和舆论的关注,引发大思考。
滞销发生后,云南省农业厅迅速组织相关部门积极开展应急促销工作。省委农办主任、省农业厅党组书记、厅长王敏正带队到怒江、保山等蔬菜滞销地开展了实地调研,了解蔬菜滞销情况;并通过云南农业信息网、“云农12316”等网络平台发布蔬菜供应信息;同时,积极协调对接北京“一亩田”等电商平台开展应急促销活动,组织滞销县市上网发布供应信息,对接农产品经销商采购,帮助蔬菜滞销农户寻找市场,尽可能地降低种植户损失。
目前,部分滞销品得到了缓解。
如何处理好蔬菜农产品产业与市场的关系,更好的应对蔬菜滞销问题,引导农民良性发展产业?
今年的滞销事件发生后,云南省农业厅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加快推动包括蔬菜在内的8大重点产业在调结构、强加工、创品牌、拓市场、增效益、促增收等方面的步伐,打好绿色食品牌。重点推进5项措施:
加强区划布局指导。根据气候、土壤特点和发展商品蔬菜潜力,建立蔬菜种植区划,划分适宜种植区域和适宜种植品种,指导农业生产者科学精准选择适宜种植蔬菜,以更好的适应商品性农业生产的要求;提高组织化程度。大力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发展壮大蔬菜流通经纪人队伍,发展蔬菜商品化处理、冷藏保鲜、仓储配送,提高农产品流通组织化程度;推进品牌建设。突出“高原特色、生态精品”主题,集中培育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“云菜”等农产品知名品牌,努力推进蔬菜等产业转型升级、提质增效;探索应急促销机制。建立健全应对蔬菜等农产品滞销应急处置机制,建立省州县三级应急促销联动机制,提升信息收集和发布能力;多方寻找市场。组织各蔬菜生产供应主体,加强与北京“一亩田”等电商平台的合作,及时发布供应信息,与批发采购商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销关系。